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乡镇 > 太平镇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度)

时间: 2020-12-15 17:14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一、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太平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区委、区政府“五大行动”决策部署,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快发展要求,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强化质量效益,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12.18亿元,同比增长8.68%,其中工业总产值92.38亿元,同比增长8.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42亿元,同比增长12.18%;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同比增长42.32%;财政税收本级收入1.859亿元。新增腾讯云计算、华润林泉风电等企业项目13个,合同投资额148.7亿元,其中中信环境、腾讯云计算、海龙生物等6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敏实工业一期、腾讯云计算、海龙生物等项目目前已投产,中信环境、龙湾污水处理二期、容海科技、华润林泉风电等项目有序推进。

  (二)强化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活力增强一是11个省定贫困村基本完成新农村创建,其中140条村小组通过区级验收。全镇362条自然村完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其中290条创建为干净整洁村或示范村。全镇农村户厕改造任务累计完成14210户,完成率99.6%。农村破旧泥砖房整治摸排和清拆工作正稳步推进。二是加强乡道村道日常养护管理,完成田心桥、秦皇河桥等危桥改造,完成秦皇片区农村公路4个塌方点水毁修复,开展辖区内25座乡道、村道桥梁检测并对5座存在隐患的危桥实施交通管制。三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完成了镇内23.6公里清西排洪排涝体系整治工程,对马塘排坑、中南排坑等8.2公里河道全面清漂清杂。四是完成2019年度7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新增早造水稻种植面积900多亩;新增2个“一村一品”项目入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有序推进。五是积极推进精品路线及标杆村创建工作。

  (三)强化扩容提质,城镇功能提档升级。一是开展编制“一个规划”,以创文“八大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做好镇街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开展圩镇盛世片区和马岳横山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及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三是开展“六乱”专项整治尤其是砂石场和废品收购站整治工作,目前圩镇范围内的11家砂石场已进行停业整顿和限期搬迁。四是开展一条过境街道整治提升工程,目前拟实施太平镇清四公路(南蒲-天良路口)美化亮化升级改造工程。五是开展一条主街道整治提升工程,对原秦皇山心旧街进行整治提升,结合红色文化,对两边房屋外立面、排水设施、路面等进行升级改造。

  (四)强化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发放医疗救助80.3万元、大病关爱救助19.5万元,残疾人护理津贴118.5万元、生活津贴50.6万元;全面完成1465名残疾人信息调查摸底工作和正常离任村干部信息采集工作。二是持续加强平安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线索25条,成案9宗,结案6宗;推进全民禁毒,开展“禁毒流动课堂”“全民禁毒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430多场次。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全年送治40人,随访2811人次。三是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开展信访案件调处和人民调解案件75宗。四是加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建设,加大对镇村两级视联网的建设投入,已有3个村委会具备视联网功能;总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完成全镇23个村(社区)“雪亮工程”建设。

  (五)强化问题导向,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一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及时有效防范化解了四会威整电站水圳坍塌纠纷事故和威登制衣公司劳资纠纷等问题。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宣传,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切实防范化解了各类安全风险。二是脱贫攻坚“三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镇2210名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额扶持1904名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镇828名60岁以上贫困人口领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完成对全家无劳动能力领取低保的339户贫困户664人低保金的提标工作。截至2020年6月底,全镇10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基本达到退出标准。三是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拆除整治工作,大力推进漫水河流域畜禽养殖场整治工作。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建立专门的农业巡查工作队伍,全力做好源头管控。“小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有效落实。

  (六)强化初心使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一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政府机关党建工作得到有效加强。二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落实“七五普法”和“一村一居法律顾问”工作,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以最新标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与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流程,加强民主法治村(社区)和法治文化企业创建指导。三是着力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入纠治“四风”,保持高压态势,惩治基层微腐败,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尤其是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此外,我镇武装、退役军人服务、统计、宗教、侨务、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档案、保密等工作也取得明显进步,较好实现了工作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我们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构建镇、村、组三级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全镇23个村(居)委共190多名农村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严格落实“四早”防控要求,构建“四个三”工作机制,开展镇村干部网格化分工包片排查,充分发挥村、社区作用,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镇村“三人工作组”上门排查重点人员累计15252户,追踪重点人员54051人,全镇各村(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筑牢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我们有效克服了厂矿企业多、外来人口多、输入风险高等重点难点问题,有效落实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严格落实复工复产“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上级出台的暖企惠企政策,全力以赴帮助企业纾困减负。截至2020年7月,全镇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45.81亿元,同比增长0.2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6%,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步入正轨。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我镇规上企业产值仍然同比实现小幅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充分凸显我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更充分凸显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后劲和韧性。

  各位代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工作部署的结果,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镇干部群众勇担重任、团结奋进的结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全镇人民识大体、顾大局,高度自觉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全体医务人员、镇村干部、公安民警日夜坚守、英勇奋战,充分展现了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深厚情怀。在这里,我代表镇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太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高质量快发展要求,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外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仍不够强,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快,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用地指标紧缺,留成用地欠账问题及规划方面问题突出,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太平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三是城镇功能和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提速推进。我们将直面问题挑战,加倍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0年下阶段工作安排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全国两会精神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实施“南融、东联、西拓、北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五大行动的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力开创新时代太平高质量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健全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落实和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举措。巩固外防输入闭环管理,严密实施入境人员和物流车辆全流程闭环管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筑牢社区防控网,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充分发挥好“三人小组”常态化管理作用。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完善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同时要总结运用好我们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提升全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优先确保基本民生支出。推动促进就业政策全面落地,大力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有序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涉疫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坚决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

  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深入实施镇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快推动各行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稳产达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加快发展。

  (二)深入实施“西拓”行动,全力打造清远西部产业新城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太平为支点,规划建设清远西部产业新城”的工作部署,区委“五大行动”也将太平镇定位为“西拓”的主战场。我们要以实施“西拓”行动为重点,不断增强高质量快发展的新动能,要按照“一园三区”的模式推进,完善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设施配套服务,打造一线产业工人生活首选地和现代工业制造基地。

  以龙湾环保处理示范基地为引领,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积极拓展龙湾园区上下游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精细仪器制造、汽车零配件等配套产业。促进加快腾讯、敏实、中信、海龙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投产运营,同时在原花清产业基地基础上进行产业规划,着力发展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态环保等产业,带动下游产业的发展。以清新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的A区、C区为基础,整合周边工业区和农村地块,盘活农民留用地,并结合敏实、海大等已落户项目,科学进行产业规划,积极推动标准厂房建设,着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物科技、先进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产业。

  全力以赴打好园区征地“攻坚战”,确保“高科技、高税收、高就业、高效益”的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有地可用”。着力做好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的重要抓手,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更具实效地招商引资为牵引,带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三)深入实施“南融”行动,全力推动城镇扩容提质

  以规划布局引领,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全力配合做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把城镇化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中,推进城乡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建设、文化保护等多规衔接。积极争取旧村改造项目土地置换政策,盘活圩镇周边闲置用地,加快实施圩镇旧城改造项目。

  补好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开展创文“9+2”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圩镇环境面貌,分步实施墟镇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接入主管网等工作,加快推进环城路等断头路打通工作。全力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创文创卫工作,加大墟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整治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行为,并按照要求推进清远市文明镇和文明村创建工作。

  不断完善城镇公共服务配套,大力构建“城有乡有”发展格局,努力让城镇及周边村民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供水、供电、停车位、公园等基础设施,着力完善提升城镇功能。同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优化镇级教育资源,全力配合做好区职校迁址新建工作。着力推进商业综合体如电影院、商场、品牌超市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发挥已建成的镇综合文体大楼应有作用,提升“副中心”品位。

  (四)深入实施“北优”行动,持续拓展绿色生态发展新空间

  借助清新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我镇南部平原、北部山区的地理优势,以生态旅游为引领谋划工作,大力围绕生态资源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清水秀、城乡共美,形成“双赢”局面。

  一是推进优生态,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漫水河流域综合整治,继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二是推进优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特色美丽乡村项目等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村,推动形成“一村一品”精品路线,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推进全域旅游创建,秦皇片区打造以爱国主义和党史基地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平原片区通过整合整治土地,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以及“广清一体化”、“入珠融湾”战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清新区被整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范围,以及区委“五大行动”将太平镇纳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为我镇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深入实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开启城乡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完善城镇化基础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城镇和村庄布局,提升城镇的宜居环境,落实镇街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农业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抓好供电、供水、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有乡有”,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大力改善农村学校教育环境和办学条件。稳步推进太平卫生院升级改造。持续完善镇、村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加快完善便民服务平台。四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团结带领农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

  (六)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坚持扶真贫、真脱贫。严格按照脱贫攻坚任务和要求,对标对表,全面梳理排查,全力补缺补差。配合做好省定贫困村专项巡察“回头看”工作,深入推进安全饮水、产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巩固提升行动,举全镇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公益岗就业,推进就近就业、劳务输出和自主创业,开展产业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准确真实地开展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退出工作,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学制定脱贫后续帮扶计划,健全防范返贫、稳定脱贫的有效机制,筑牢返贫防线。

  (七)全力补齐补强民生短板,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底线思维切实保障民生。贯彻“六保”“六稳”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提升群众收入水平。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想方设法保障民生,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扎实推进平安太平建设,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抓好全民禁毒及“雪亮工程”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及各类应急管理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做优做实民生服务。全力做好2020年民生实事。夯实统计基层工作基础,抓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16.7公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开展全面依法治镇工作,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强化人大监督,开拓多元监督及献策渠道。同时抓好工会、青年、妇联、档案、武装、侨联等各方面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落实到政府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扎实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要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完成。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以及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开创太平高质量快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